本書以法源寺這個地方為緯,歷史偉人為經,論述的內容涉及多個層面,例如生死去留、情義、因果、朝野等等。故事主要記述自康有為時代開始的維新變法,至到民國晚期。在歷史的脈絡中,作者輕輕地帶出他對世事的看法,以史為綱,寫作方法十分特別。
時代與命運,就像硬幣的兩面一樣,是不可分割的。明朝袁煥身世可憐,是因為他生於明末清初的夾縫中,康有為滿有大志,但青春年華於清未民國初耗散,在清末的時候初評為「洪水猛獸」,太前衛,在民國初的時候,也被認為他太保守,是一件「活古董」,他的肉體雖在,但精神早已在xx政變中逝去,是一年多麼可悲的事! 他所有的青春,都用來與慈禧太后鬥法,鬥得青春耗散,他生來,就是接力比賽中的第一個跑手,跑了四分之一的路,就要退下來,永遠不會到達比賽的終點。這種人是可麼的可憐,時勢和命運,是骨肉相連的。
中國的政治特色是集團式統治,要改革,就要整個集團上下一心,只要少數人不從,改革就會失敗,故成功改革是不太可能的,維新變法的失敗就是一個好的例證。
何謂去留,死的價值又是如何呢? 譚復生為維新變法而死,以自己的鮮血來證明改革之路是一條死路,行不通的。他可以選擇不死而死,為了大眾而放棄家人,是大感情,大情大性也‧他捨身成仁,值得我們尊重。「去留肝膽兩昆崙」,去的也去,留的也好,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就是救國,在這個前提下,去留是沒有分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