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紐倫堡 老城舊貌


說起紐倫堡,大家可能會想到遠近馳名的紐倫堡香腸,也許會想到舉行大審判的國際法庭,但其實這座城市可以發現的,遠比平日聽到的多。在二次大戰之前,紐倫堡一直是德國的重鎮;二戰期間紐倫堡9成的地方被夷平,二戰以後浴火重生,這些都是紐倫堡近代的歷史。



說遠一點,紐倫堡的老城區有近1000年歷史,二戰大戰後,當地人民決定尊重本來居民的生活方式,依照以往的建築藍圖重建整個城區,所以大家今日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老城和其發展脈絡。

我下塌的酒店,就在老城區裡,距離主火車站約15分鐘,酒店有小型酒吧,可以看球賽,附近亦有不同類型的酒吧任君選擇。房間整潔實用,酒店提供免費WiFi,可到櫃檯索取密碼。



老城區下面,就是紐倫堡的市集。這裡每日都會有攤檔售賣不同的產品,芝士、小手工等等都有,頗為熱鬧;繼續沿著大街走去,亦可見不同的街頭表演,甚具氣氛。



此外,紐倫堡還是德國的玩具重鎮,每年的國際玩具展都會在這裡舉行。而當地亦設有玩具博物館,展出各個時代的玩具與社會發展,甚為有趣。

而當我說德國鐵路國家博物館在紐倫堡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為甚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城鎮會是德國國家鐵路的根據地?原來Nuremburg – Furth 這條鐵路是全德國最早的一段鐵路,這也象徵著這裡過往的輝煌成就。

老城舊貌,紐倫堡絕對是一個值得大家一去的城市。


實用小資料
法蘭克福往紐倫堡:德國鐵路ICE系列火車約2小時
市內交通:前往老城區只需於主車站下車再步行即可
玩具博物館:由老城區市集向上走至Karl Str. 13-15
推薦酒店:Hotel Anges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澎湖旅遊札記 (二)

澎湖的美不止在於她擁有熱帶島嶼的陽光、藍天、碧海,還在於這裡簡樸的生活和暖暖的人情。

今次為大家介紹的,是澎湖老街和大街的風土人情。我們的小記專誠找了三位當家的店主,跟大家分享箇中的點點滴滴。

馬路益燒肉店 選料新鮮 實實在在
馬路益燒肉店,開業三十多年,陳姐是第二代的掌舵人,一直堅持用料新鮮,用心製作的宗旨。「我們店的食物都是原味的,不用添加甚麼化學物料,但客人吃得開心,我們也滿意。」陳姐驕傲地說。最初接捧的時候,不少老客人質疑傳統的造法能否承傳,陳姐本著「不行也要行」的精神,成功留住老顧客之餘,還吸納了一班新的客人。問道會否於其他地方開分店,林姐斬釘截鐵地說:「我要保住爸爸留給我的牌子,實實在在做好一件事就好了!」

新臺澎海產購物中心 繼往開來
也是來到第二代,老闆娘獨力撐起半邊天。從香港常見的魷魚絲,到澎湖特製的XO醬、花生、魚乾等等都有。訪問當天,老闆娘一直在忙著應付不同的客人,新的舊的都有。老闆娘說到自己接手的時候,生意已經沒那麼好,看見以前的客人到別的地方購物也特別心酸。幸而,經過重重努力,海產店終於重回正軌,重新培養了一批忠實的粉絲。聽說這裡每逢農曆新年,門口更會出現一輛二輛的貨車來「掃貨」呢!

正港檸檬汁 絕不添加 多年如一
當你晚上走在澎湖中央街的時候,看見人龍不斷,排到天荒地老,風茹草都枯了、檸檬都癟了的店,就是正港檸檬汁了。正港檸檬汁開業四十多年,堅持選用上等檸檬,而且絕不加冰、化學物,保留原味!

不開分店,本著宗旨做事,簡單純樸的營運,不貪心的話,其實已經可以過得很幸福。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華航香港台南首航 記者會

昨天出席中華航空台南航線的首航記者會,今次因為機位緊張的關係無法試飛,不過見回同場的業界朋友也是一件開心的事。

有次我會覺得自己很幸運,畢業才一年,都總算見識過不少大場面。記得有一次,澳洲旅遊局辦活動,來了很多重量級的嘉賓,各龍頭旅行社的老闆、雜誌總編等等都有,當時感覺真的很緊張,很怕出洋相。


不過這類的傳媒活動出席多了,就開始明白自己的位置,也開始認識多了不同的業界人士,就沒那麼緊張了。


在這路上,偶然會碰釘子,也偶有甩漏,不過很慶幸自己可以慢慢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昨天有位前輩跟我說:「成功在於努力和機會,機會來到的時候,不努力的人也不會成功。」接著我公司的創辦人就說:「他做事很『搏命』丫!不過記得唔好讚兩句就鬆毛鬆翼丫!」

嗯,來日方長,我會謹記這句說話。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海德堡 - 我來過 我愛過

來到德國,買了一張德國火車證,一個月內可以使用4日,每次無限使用,於是就決定到科隆之前,先到海德堡朝聖去。

在法蘭克福車站趕上火車,花了個多小時就到了這個地方。離開法蘭克福,心裡有種莫名的不捨,像是小朋友離鄉背井去上學一樣的情緒。車窗外的世界滿是新奇,對於海德堡,我充滿期待。

座落於內卡河畔的王座山上,海德堡古城遠見起來有種雄偉。它自13世紀就開始建造,經歷了7個皇朝才完工,所以在建築上融合了歌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風格。




這裡是德國大詩人歌德喜歡的地方,聽說歌德曾說過自己把心留在這裡;這裡是二戰大戰時碩果僅存的地方,據說是因為盟軍要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

一座城堡的靈魂,往往與愛情有關,就像印度泰姬陵是沙迦汗是他為愛妃許下的承諾,讓其愛念永遠存在於這個不朽的空間之中;海德堡,也是時間的見證,見證著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當年波希米亞國王Frederick V不但以一城門作為其皇后伊麗莎白的生日禮物,更因為跟隨愛妻信奉新教而被群起攻之,最後命喪他鄉。

然而,數百年來,城門依然屹立不搖,也許就像他們的感情一樣,永遠存在。我不相信永遠這套詞,不過我相信愛情之所以美麗,在於我們真心真意的去相信對方,去追求那份「永恆」。縱使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分開,甚或反目成仇,我相信那份初衷還是美好的。




我不懂德文,不知道真偽,不過聽說有面牆的塗鴉如此寫著:「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愛過,必留下絮語。」

想知道更多關於我的遊歷,請到我的個人專頁: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科隆 現代化大城市


科隆,距離法蘭克福只有個多小時的車程,位於萊茵河畔,是德國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也是一個有很多歷史建築的城市。



甫走出科隆的主車站,科隆大教堂就呈現在我眼前。看見眼前的大教堂,不禁令人有種振撼的感覺。早在中古世紀的時候,人們為了建造城裡的教堂而貢獻自己的財產、力量和生活,盡全力使他們的教堂比任何一座毗鄰城市最雄偉的建築更大、更美、更華麗。由設計藍圖、鑿石頭、刻雕像、繪製彩色窗戶,每一步都來得認真。因為教堂是整個城市的作品,是大家的禮拜場所。高聳細長的鐘樓、宏偉寬拱的廳堂可以容納那裡的居民一同參與,為他們的信仰作見證。

德國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但因為各種因素停建,直至1880年才由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將最後一塊基石置於南鐘塔。大教堂高達157.38米,收藏了無數珍寶和許多建築雕塑精品之餘,更見證著歷代的變遷。

如果說科隆是一座教堂城市,也實不為過,因為這裡教堂之多,相信是德國之冠。而走出科隆大教堂,很快就可以走到科隆的名店街,這裡名店林立,各式其式任君選擇;而依在河畔的亦有不同的酒吧,一邊吹吹風,一邊欣賞萊茵河的風景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值得一提的是,持有德國鐵路券的朋友,可以於早上9時半到碼頭免費乘坐 科隆 杜塞爾多夫的遊輪,全日僅限一班,早上9時半出發,下午4時左右回到科隆,錯過的話就要付上6歐羅去坐1小時的體驗遊輪,或者像我一樣在科隆市集閒逛。

逛到河畔對面,可以參觀朱古力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設計甚有心思,將可可的文化與歷史都娓娓道來,更扣連至當時大時代的發展脈略。仔細點去欣賞,大家說不定可以從當時的朱古力包裝而更了解當時的文化、時代的變遷等等。

科隆市內亦設有觀光巴士,持Welcome Card2歐羅,正常價格3.35歐羅。由於這並不是公共交通的一部份,如果不想額外花費的,記得不要亂上。

而如果大家想享受一個真正的悠閒假期,亦可以嘗試入住Flandrischer Hof。這裡雖然位處科隆的市中心地帶Flandrischer Street,不過酒店並沒有提供任何免費WiFi之餘,亦沒有寬頻線或公眾電腦供大家上網。附近商店最晚約晚上9時關門,所以大家可以在這裡安於享受一個寧靜的假期。我問酒店的職員附近有沒有地方上網,他就告訴我酒店WiFi的價錢。這個時候,Starbucks就是「最好」的地方,哈哈。



有人說科隆的夜景很美,可惜今次旅程為德國的初夏,日照時間很長,所以未能欣賞這裡的美景,希望下次待續。

想知道更多關於我的遊歷,請到我的個人專頁: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法蘭克福 - 隨筆

對於德國的情懷,早在中學的時期開始。那時候修讀世界歷史科,讀到當時的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以「鐵血」來一統天下,對於當中的想像猶為深刻。

讀歷史,不止是為了增進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考的方法。鑑古知今,可以知天下事之餘,亦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想想自己想做一個怎樣的人。

走在法蘭克福的舊城區,如果是走馬看花的逛的話就很容易錯過當中精彩的地方。



羅馬廣場是不少遊客遊覽的第一個景點。在羅馬廣場的西側有三座梯狀山形牆的建築物,是他們的市政廳(Rathaus)。在二次大戰期間,市政廳於1944年晚上被盟軍轟炸,及後於1955年由當時的西德總統Theodor Heuss揭幕重建,回復其新歌德風格。

從市政廳往電車站的方面走,可以回到羅馬廣場;走相反的方向,就可以到碼頭乘搭遊輪,可沿著美茵河一遊。美茵河是萊茵河的支流,緩慢的流經法蘭克福,是當地的重要河道。

坐在遊輪下,來一杯德國的Riesling,其清淡果味香夾雜著微微的酸,以此慶祝自己的生日。



就像選酒一樣,每個人對於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喜好。有些人喜歡轟轟烈烈,有些人安於平淡。而我則貪心一點,不安於平淡,帶著微微的酸就好了。



畢竟要了解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並不容易。就像我一樣,曾經想過要幹一番大事業,想起要當香港最年輕的創業家。為此我嘗試過每日去鞭策自己,去責怪身邊的人不夠上進。但日子久了,見識多了,開始了學會欣賞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也明白多了自己,學會了從心而行。不平淡,不轟烈,也可以過想要的人生啊,希望我能真的做到。

請支持我的個人網頁: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法蘭克福 蘋果酒

德國,素有出產的酒品皆有質素保證,只是因為外銷不多,所以不為大眾認識。除了當地盛產的雷絲令酒之外,他們的蘋果酒也是很有名的。今次我來到法蘭克福,當然要把握機會一嚐這款特別的酒。

法蘭克福蘋果酒,方言稱ebbelwei, äbbelwoi, äppler stöffche,是一種有刺激性的低酒精飲料,不會讓人疲乏之餘,反而有助促進血液和神經系統的循環。在醫學的角度上,。蘋果酒能刺激血管的擴張,增加腦部供血量,有延緩衰老的效果。

走在法蘭克福,當地的公眾交通系統十分發達。記得有天傍晚,我在主車站上車,隨意地坐在電車上,看著沿途的風景,碰到漂亮的、合眼綠的就下車去走走看看,最後在一家當地的餐廳下腳,享用當日的晚餐。

用餐的地方,位於法蘭克福美茵河對岸的老街區,名為薩克森豪森區 (Sachenhausen),是蘋果酒的出產地之一。據說這裡有超過一百二十家酒吧提供蘋果酒,是一般酒店、市區找不到的。



餐廳不是大型的連鎖店,也沒有英文餐單,不過有的是親切友善的待應。我們用簡單的英文交談,問他有甚麼推介,他就介紹了一份牛肩肉配青菜給我。看見餐廳有一瓶瓶的蘋果酒,我就當然要嘗試一下。不久,我旁邊就來了一位客人,他是德國的工程師,見我一個亞洲人坐在餐廳就走過來跟我聊天。

餐廳的蘋果酒分兩種,一種是有酒精的,另一種是無酒精的,適合各種人。個人喜歡有酒精的那款,入口有淡淡的蘋果芳香,略帶甜味,沒有苦澀的味道;而沒有酒精的那款則有點像濃濃的有氣蘋果汁,喝得多有點滯悶。




傳統上,蘋果酒會放在一個稱為Bembel 的專用酒壺,是個藍灰色器皿;而當地每年8月有都有盛典——蘋果酒節,屆時美因河畔將會化身成為歡樂的嘉年華場地之餘,更可以欣賞到經典的法蘭克福民間傳說和方言詩,是個快樂的日子,也是個值得去體驗的節日。

人在異地,能夠體驗當日節慶之餘固然快樂(稍後另一篇文章會再跟大家分享),而更快樂的是可以認識到新的朋友。




想不到剛剛在餐廳認識的朋友,竟然會主動問我要不要把我送回酒店。就是這樣,我就坐上了他的車子,用另一種方式去體驗這個城市,去感受這份簡單的美好。

想知道更多關於我的遊歷,請到我的個人專頁: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Green Monday執行總監陳貝兒小姐訪問

回港一個星期,每天都馬不停啼地外出做訪問,為即將出版的Travel for Future雜誌作準備。

昨日繼續人物專訪系列,跟Green Monday執行總監陳貝兒小姐訪問,「有線娛樂主播一姐」之名非浪得虛傳!一舉手,一投足,都十分有風範,答問題的時候簡潔,差不多每一句都可以成為"Sound-Bite",實在令我佩服。


有時我在想,到底我需要多少年時間才可以有這樣的功力呢?我又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這些都是每次我做完人物專訪會問自己的問題。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奪命金》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中四的時候,當時參加了一個創業比賽,評判是經濟日報的副社長石鏡泉。那時候他說過一句話:「石器時代的人要懂得打獵;農業時代人們要懂得耕作;現今商業社會人要懂得投資。」

投資不等於投機,的確在香港這個萬百物飛騰的社會,適當的投資可能真的可以保本,可以讓人生活得更好。然而,當股風熾熱,樓市變形,這樣又對社會健康嗎?

《奪命金》是杜Sir的作品,講述幾個角色的故事,他們看似絲不相連,但在這個時代的巨輪下,在資本主義下,他們最終的命運都是相近的。

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何韻詩飾演的Teresa,Teresa於銀行任職,在老一代人看來,也許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劇中很著墨地去揭露現時銀行愈來愈著重投資部門的實況,也表達出一種身不由己的矛盾。Teresa在推介投資產品予年屆六十的群姐的時候,她是知道那種基金是高風險的,也知道投資失利可能讓婆婆萬劫不服,不過她長期未能交出好成績,沒有甚麼客人,婆婆就成為了她的救命丹。在衡量之後,她也只好跟婆婆去完成那項交易。



完成那項交易,需要一定的程序,包括測試婆婆對於風險承擔的能力與投資經驗,這是現時「基金佬」須要的做法,但試問一個數十年來單靠儲蓄為生的婆婆又怎會有這種認知呢?於是Teresa就替婆婆進行錄音,錄音前再三叮囑婆婆甚麼都要回答:「清楚明白。」

一句「清楚明白」,可以蓋過很多法律上的問題,也蓋過人內心的掙扎。說到這裡,我記得《天與地》裡面林保怡的一句獨白,很深刻,很有張力。

「人性的良知本來就是最脆弱,最不堪一擊,最容易為撒旦所擺佈;一個人,雖然只是簡簡單單撒了三次謊,已經足以背叛人性本來最真善美的一面。」

當然,這句話可能說得過火位了,但有時善惡只是一線之間的選擇。一念之間,就可以改變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命運。

最後,想多用一句《天與地》的對白為這篇散亂的電影雜評作結:

「一個愚蠢的人,無論他做好人或壞人,對人和事的影響都不會太大。但如果是一個聰明人,他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做好人。如果他走相反的路,他會越踩越深,回不了頭,不僅是他自己,連他身邊的人也回不了頭。」

所以我選擇做一個好人,哈哈哈。


One Day《情約一天》

早前飛往德國旅遊,由香港台北來畈的時間太短,不足以看一套好電影,不過由法蘭克福飛回台北的長途機,最佳的消遣非過於看電影了。



One Day《情約一天》,由1998年7月15日開始,講述一段長達20多年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Dexter和Emma在畢業舞會後,因一場未完成的性事成為了知心好友,約好在每年的7月15日必會聯絡或約會對方。就是這樣,他們開始了這段長達20多年的故事。

看畢整個故事,我就覺得這套電影跟《生日快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先說男女主角,在《情約一天》中,男主角Dexter是個俊俏的小伙子,好色好勝,《生日快樂》裡的小南是個家底不錯的優材生,個性風流;女主角Emma和小米都是對自己沒信心的人,總是害怕失去。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她們不想擁有。

記得在《生日快樂》裡面,小米跟小南說過要做「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而在《情約一天》裡,Emma也不是對Dexter有類似的要求嗎?可能她們會覺得維持著這種曖昧的距離就可以一生一世,就可以不用擔心分開,但不幸地,在這兩套電影裡面,故事的結局都不是如她們所願的。

然而,走在這條路上,不管結局如何,在兩套電影裡面,男女主角都因為對方而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在《情約一天》裡面,女主角Emma由最初畢業迷糊的狀態走了出來,由待應生到後來一展才華,成為一位作家,或多或少也因為有Dexter的鼓勵和親身見證。儘管她後來意外去世,不過這樣的轉變也是好的吧;在《生日快樂》裡面,小米由一個升學不成的小女生,把鋼琴學得更好了,出國了、學車了,活得愈來愈多姿多彩。

而有趣的是,對於男主角的變化,兩套電影都沒有明確的說出他們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在《生日快樂》裡,小南患上癌症,編了自己要結婚的結局讓小米死心,但他也死了;在《情約一天》裡面,男主角Dexter經歷20多年的轉變,由一個花花公子,半紅不黑的電視台節目主持,變成人家的丈夫。後來有女兒了,但離婚了,失業了,卻開始變得穩重了。

也許,在男人與男孩之間,的確需要跨過一大段路才可以到達。故事的尾段,Dexter問他女兒覺得自己為父如何,女兒說:「我不答。你知道自己是甚麼貨色。」(You know what you are.)。這句對白,也許正正表達了這種未知。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訪問Green Monday創辦人Francis Ngai

今日下午在Good Lab跟Green Monday其中一位創辦人Francis做訪問,從Green Monday說到社企,又從社企略略談到香港的貧窮問題、商界參與等議題,頗為豐富。



其中我最欣賞的,是Green Monday推廣的方法"Move a baby feet to go Green",他們明白要一時三刻改變人們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從星期一吃得輕一點開始,慢慢發展下來就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可能。而個人觀察所得,Green Monday推出近一年以來,不管是媒體上,還是日常生活上,都可以看到香港人對於茹素的態度改變,再不止是「食齋」咁簡單!

我總是相信要推動社會改變,必須從個人做起,由自己去感染身邊的人,再慢慢的令其他人都開始去了解發生甚麼的事情,繼而形成一股氣氛、一種風潮。當然,這件事說易行難,操作的時候需要考慮很多不同的因素,也要找對定位鑽進去。希望Green Monday的成功可以帶來更多的轉變,令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共勉之。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史特加 美麗的小城

史特加,德國南部的工業重鎮,也是Mercedes-Benz的總部所在地。一路以來,對於史特加的感覺可能因為它是工業重鎮的關係,總覺得是悶悶的。不過今次來訪兩日,就深深被這個美麗的小城深深吸引。

走到史特加的市中心,適逢星期六,人頭湧湧之餘,更有樂隊在類似貨櫃的場地表演,載歌載舞。繼續沿大街走去,則發現另一隊樂隊在即興表演,大唱RAP歌。一個城市的活力,就是看這裡的人有多「放」,可以有多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聲音,而這裡,就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如果怕太熱鬧?那麼走上史特加的山頭遠眺這座城鎮也頗為合適。記得到達當日,我就問酒店的職員有甚麼地方是他們平日會去看風景的,於是她就介紹了一個叫“Teahaus”的地方給我。要到這個地方,可以坐U線到Bopser下車再走上小山路,約10分鐘,就可以到達。這裡看似是當地的「拍拖勝地」,坐在小山丘上,與心愛的人一同分享美景的確是一件浪漫的美事。





如果不喜歡小山丘,也可以到當地的Chinese Garden去看風景,一樣美麗。到Chinese Garden,可以在主車站乘一個站到Stadtbibliothek,再乖44號巴士到山頂再走下去,沿途會看到葡萄園與民居連成一線的風景,賞心悅目。





而值得一提的是,史特加是全德國首個設有電車系統的城市,這條上山的電車路段至今已有近100年的歷史,車廂保留原來的設計,是電車迷朝聖的好地方。



來到史特加,當然要參觀其聞名天下的Mercedes-Benz Museum 賓士博物館。該博物館於2006年開幕,耗資一億五千萬歐元。博物館共設九層,佔地超過1.6萬平方米,展出160架汽車和1500件展品,是全世界唯一能將百多年的汽車發展史一一展現眼前的地方。


想知道更多我的德國遊歷?可以到我的個人專頁「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參觀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法蘭克福 現代以後

法蘭克福,歐洲的心臟地帶,位處德國中央,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這裡,有新式的建築,有摩天大廈;法蘭克福,歐洲的文化命脈,是一個現代以後的城市。

當所謂現代化的城市或國家在不斷追求更快更高的時候,法蘭克福這裡所追求的卻是一種安身立命的平淡。與其他德國很多城市一樣,這裡在二次大戰時候飽受戰火摧殘,戰火過後,這裡的人也許曾想過將一切舊有的事物移平,但最後還是決定將以前的建築保留下來,保持城市原有的格局。

走在法蘭克福,你不難會看到當地的屋子新舊夾雜,因為當地的政府並沒有將舊的屋子移走,騰出空間去興建更多新式大廈。相反,他們保留著碩果僅存的舊房子,並在旁邊興建相似的新房子,配合本來的地貌。




走在這個城市,你會發現這裡的人喜歡以單車代步;在美因河畔,有人散步、跑步、踏單車、野餐,甚麼可能都可以存在。坐遊輪遊美因河畔,你會看到兩旁的新式建築,包括2014年歐洲新中央銀行的所在地,仍然在這個歐洲的心臟地帶。






說法蘭克福是個現代以後的城市,是因為這裡既有城市的方便,但比不少現代化的城市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寧靜。與其說這裡是一個適合旅遊的城市,不如說這裡更適合人們生活!

“Discover Frankfurt, as a way of life” 當地旅遊局的一句宣傳口號,大致也有這個意思。

也許,如果我們能夠在香港這個都市化的環境之中,能夠找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打造更多不同的人文空間,這個城市會更加可愛。

個人專頁: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reporterhk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Mercedes-Benz Museum 賓士博物館

來到史特加(Stuttgart),當然要參觀其聞名天下的Mercedes-Benz Museum 賓士博物館。該博物館於2006年開幕,耗資一億五千萬歐元。博物館共設九層,佔地超過1.6萬平方米,展出160架汽車和1500件展品,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將百多年的汽車發展史一一展現眼前的地方。



與其說這是一個汽車發展史的博物館,不如說這裡是一個人類學博物館。畢竟汽車的出現與人類的發展歷史息息相關。從這裡九層的展覽,仔細一點看,不難發現兩旁的展版都在解釋他們與世界歷史的關係。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軍備競賽而加速發展;因一次大戰後的德國威瑪皇朝的嚴重通脹而合拼;因為希特拉上場而再獲大力發展,並配合希特拉發展軍備用品;因為美國要抗衡蘇聯而推出馬歇爾計劃,當中獲大力資助的就是德國的汽車工業。種種故事,都默默地訴說著上個世紀的發展軌跡,也令我對這百多年來的歷史進程之快有點驚訝。






而走出博物館,旁邊就是史特加足球隊(VfB Stuttgart 1893)的主場,史特加是東西德統一後首屆德甲冠軍,多年來亦孕育了不少德國球星。可惜參觀當日為星期日,而且球季未開始,故無綠一睹眾星的風采。

再向遠方望去,那大片的土地就是史特加的萄葡園。如果怕在地下拍照不夠效果的話,大家可以走上旁邊停車場的頂樓再拍,效果會好很多。




圖片由Nikon 1 J3拍攝
(編按:本文拍攝之相機供應商借出,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