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太平洋海峽,穿過西岸,終於到了紐約 -一個人稱大蘋果的國際都會。
短短一星期的行程,我們到了聯合國總部、紐約大學、世貿遺址、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等參觀,聽了聯合國政治事務部(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ffairs)、支持和平建構署(Peace-building
Support Office)的親身介紹,又跟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訪問學人會面,又聽了Human Rights Watch的研究主任娓娓道來地講述香港與內地的現況,還有Morningside Center精心準備的互動工作坊等等,行程好不緊密。
說說時局,有留意世界局勢的朋友這幾年相信會是歷史的轉捩點。茉莉花革命席倦全球,拉倒了埃及的軍人政權,也動搖了中東多年來的封閉統治;世界經濟轉移(歐債+美債危機)、北韓的領導人去世,中共換屆等等,隨便說說都可以找到很多可能的變數。
今次交流的主題是全球衝突,請來的嘉賓有的是聯合國的項目主任,有的是研究衝突的專家,有的曾經是戰地記者,討論的話題既具學術性,也有一定實踐的意味。然而,總括之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當一個全球公民之餘,不忘本土參與。因為只有透過積極的本土參與,我們才能建設一個強而有力的公民社會,而一個強而有力的公民社會,往往是人民的力量所在。
走在忙錄的紐約街頭,寬敞的道路、多元的文化表演、宏亮的建築等都在顯現這個城市的魅力。有序的街道管理,從南至北依次是第一大道(1st Avenue)到第五大道5th Avenue,
每個地方,都有清楚的數字標示,就像一個排列整齊的棋盤一樣。
今次交流的主題是全球衝突,請來的嘉賓有的是聯合國的項目主任,有的是研究衝突的專家,有的曾經是戰地記者,討論的話題既具學術性,也有一定實踐的意味。然而,總括之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當一個全球公民之餘,不忘本土參與。因為只有透過積極的本土參與,我們才能建設一個強而有力的公民社會,而一個強而有力的公民社會,往往是人民的力量所在。
相信提起紐約,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會想起華爾街(Wall
Street),但紐約市的命脈還不止這條金融街呢,還有貫穿曼哈頓南北的百老匯大街(Broadway)。百老匯大道南至巴特裡公園(Battery Park) , 貫穿華爾街、帝國大廈、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多個著名的劇場場地、時代廣場(Time Squares)等等重要的社群。
而走進位於42th Street的時代廣場,名店林立之餘,也有一些特色的商店。其中個人認為M&M朱古力的專門店最有趣。
而時代廣場也是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有天經過時代廣場,看見人群聚集在做瑜伽,翌日在報紙上看到那是一個「萬人瑜伽」的盛會,好不熱鬧。我想,一個城市,一個社群,大概是需要多些公共空間,多些自由的空間,才會有生氣的。
當然,美國的夜景也是別有一番風情的。喜歡悠閒的,可以走到南港碼頭那邊看海,喜歡欣賞城市風光的,也可以走到帝國大廈附近的Rooftop Bars談天說地。
最後,今年美國之旅的最後一天碰巧是自己的生日,也順利成章地在餐廳慶祝起來,謝謝同行的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