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回首2012




20121221日,聽說是世界末日。雖然近來每天都在寫末日前的告白,但其實我是不相信末日的。或者說,末日與否,人都要繼續生存。

Facebook上看到朋友有個有趣的活動

【徵文分享】如果明天就要死,我想用一段100字既文總結我既一生

讀過黃國鉅老師Death & Culture的朋友,相信對於托爾斯泰的鉅著“The Death of Ivan Ilyich不會陌生。裡面描述著的一段最平凡而最恐怖的「生命」。故事的主角是一名法官,終身奉公守法,但卻沒有思考過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他努力讀書、結婚、生兒育女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期望,到了死亡來臨的一刻,他才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是那樣的虛空。

話說頭來,這年2012,我又做過甚麼呢?三年的大學生涯又帶給我甚麼呢?

話說去年的聖誕節,我跟GEILI去了印度到當地交流及旅遊,回來之後我就開始最後一個學期的大學生活。大學三年,除了認真讀書之外幾乎甚麼事都做過,來到最後一年,竟然開始認真讀書起來。無他的,因為我遇到一些好老師,讓我明白大學真的是個求學問的地方。無論是KKDeath & Culture, Art of Theatre, 還是Ms Lee的電視與香港等等都令我學會更多未知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讓我知道浸大學者是有風骨的。

說到讀書,當然要提到我的畢業論文。其實三年大學,我對自己主修的傳播學(Communication Studies) 一竅不通,Year 2的時候更因為課程無聊而跟系主任吵大架。到做畢業論文的時候,說到要運用這三年學到的知識,自然是不知所措。還好我遇上了一個很有耐性的顧問老師,把我的題目改了又改,還會教我怎樣用學術的語言。最後,我用了個多星期把一份本來不合格的論文改成一篇合格有餘的功課,哈哈,提起的時候也不免沾沾一下。

相信試過跟我上課的人都可能見過我拖著行李箱走進課室,無他的,因為在我正式當旅遊記者之前也有太多的交流活動。記得3月的時候因為GEILI合作伙伴的關係帶了一班國際學校學生到台灣,之後月尾又應朋友的邀請到武漢出席一個學生會的交流會議,還在武漢華科那邊替GEILI搞了一場宣傳大會。哈哈,想不到我這爛透的國語竟然可以吸引到到場的8成學生報名參加GEILI Fellowship的活動。

從武漢回來之後,就要準備香港大專福利聯盟第二屆周年大會,也象徵著我們正式完成了第一屆評議會的莊務。記得這個學生組織兩年前成立的時候,很多人會批評我們會章浮動、制度混亂,但經過兩年的努力,至少我們確立了理事會、評議會的制度,這也是來之不易的,我也為這個組織的所有而感到自豪。

周年大會之後不久,因為參加了海峽尋新香港論壇(Strait Talk Hong Kong),我就在香港大學過了一個星期。在那一個星期的交流裡,我認識到更多兩岸四地的朋友,當中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活動,就是重塑兩岸歷史的脈絡。那時候組委分大陸、臺灣和港澳代表分成三組,每組要選出10件影響兩岸關係的事情。意想不到的是,原來我們眼中重視的八九六四、九七主權移交,在臺灣朋友的眼中竟然不太重要,因為臺灣就是臺灣。而去撰寫一份兩岸四地都同意的《和平宣言》的時候,我說要保持香港的自主性,有些大陸的朋友以為香港也要獨立了,之後因為「一國兩制」的法理問題吵了很久,也是個有趣難得的經驗。

有驚無險的通過最後的考試,我終於要畢業了。我沒有去畢業旅遊,卻因為GEILI的推薦而當上Global CitizenshipGroup Coordinator到紐約交流,參訪了聯合國、當地的人權組織等。我發現世界之大,各地都存在著不同的政治問題。這個旅程讓我體會最深的,其實並不是國際問題的廣泛性或當中的地域因素,而是我們不能以其他國家的問題為借口而淡化香港社會的缺憾。

這之後就來到7月的GEILI Fellowship。那是一個在香港辦的國際交流活動,我們一共請了80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來到香港交流。其實我一直負責處理他們報名的時候已經覺得十分有趣,看著他們填上的國藉,很多都是聽過而不了解的,這又再一次讓我明白到世界之大,放眼全球的道理。話說回來,其他國家的問題不能淡化香港的缺憾,但是這又不代表我們自顧自的生活下去。機會處處,有時候把眼光放遠一點,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

GEILI Fellowship之外,就正正式式開始我在TravelQnA的工作。這份半個旅遊記者的工作,相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吧?開始了工作一個月還未夠,我就有機會出差到臺灣採訪當地的民宿,再用了餘下的時間辦Strait Talk的臺灣交流團,讓一班香港、大陸的代表互相交流,參訪當地的立法院、國民黨、民進黨等等,希望可以為兩地的公民社會撤一點種子。

沒多久,我又有出差的機會,那次是到泰國去。本來是去報導華欣的大象盃的,豈料沒出發就接到香港的工作,最後比賽還沒開始我就要坐最早的飛機回港當活動嘉賓。幸好10月的時候獲泰國旅遊局再次邀請到曼谷去,呵呵,算是真正踏足個泰國這片土地。

說起旅遊局,與德國國家旅遊局的合作也是一個難忘的經驗。雖然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也無悔當初堅持接下這個項目。要一個人擔起一個活動本來已經不是一件易事,要辦一個我完全不認識的廚藝比賽就更難。由選擇食材、嘉賓邀請、採訪邀請、找酒商贊助、比賽流程、場地安排,甚至是撰寫合約條款都由我一手包辦,還好後期有人幫助設計場刊、拍攝剪接等,活動才能順利完成。

比賽之後我頹靡了好一陣子,大概是有種精神透支的感覺。直至獲澳洲旅遊局邀請到上海出席該局大中華區的會議才慢慢回復狀態。三日兩夜的上海之旅很快就完結,多得當地朋友的相伴,在那裡過得很快樂。

對啦,說到2012,當然少不得談到JA的份兒。很開心畢業之後反而多了時間在JA(Junior Achievement)幫忙。先是8月的時候當JA ITC 2012(International Trade Challenge)的義工,那時候劉小姐問我有沒興趣當Company ProgramBusiness Advisor, 我說當然有興趣。JA是我高中時期參加的一個活動,每年他們都會辦一個Company Program給中學生自組學生公司擺聖誕攤位,而Business Advisor(BA)就是要幫忙那班學生,分享經驗,讓學生公司的運作更成功。很榮慶,在Company Program十週年的年頭,我能夠當一個小小的BA,期間還可以到TEDx Youth@Hong Kong幫忙,也是開心的事情。

回首2012,我的生活過得美滿精采。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所有人,無論你們在與不在,感恩有人讓我愛懂怎樣去愛。

You have made me a better person, thank you!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末日前的告白 想和妳去的21個地方


「有沒有這麼一個人,你無數次說著要放棄,但終究還是捨不得?」
短促得來不及枯萎的舊情在記憶裡發酵,以翔對於對高中時的女友紀晨始終不能忘懷。即使已經握著另一個女孩給他的幸福,即使紀晨可能已經不再愛他,即使他們可能不再遇見,他仍然渴望彌補當日的遺憾,希望跟紀晨再次經歷甚麼…
TravelQnA與「旅.攝」攜手合作,用文字和相片,交織出一段一段感人的告白,以21日的時間分享以翔和紀晨的故事,走進21個不同的世界,體會21種不同的心境。
「末日前的告白.21個想和妳去的地方」代表著一份猶存的希望,希望能夠再次經歷甚麼,也讓妳明白更多…

故事將於12月1日登場,到時將會與我公司TravelQnA Facebook同步發放,請各位密切留意:
http://www.facebook.com/travelqna.org
多謝支持!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重新聚焦

話說德國廚藝比賽過後我一直都處於半頹靡的狀態,或者說,有種失焦的感覺...

就像之前一篇的分享說到,現時公司正處於一種進退維谷的境地...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看著Facebook的人流再一次漸漸下滑,擔心著其他作者文章快將用光,新的project又好像愈來愈遠,「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的人流又攀升不了...

而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好像愈來愈少,信心也漸漸流失了...

話說頭來,其實之前我有想過方法的,其中一個,就是把網站的資訊範疇拓展至「人物.生活」的專訪,而到底要找甚麼人做專訪,做怎樣的專訪,我之前略略想過,但還沒有很清楚的連結

而第二個解救的方法,就是在零資源加強宣傳,這個當然要配合到網站的運作,但是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才,動輒找人幫忙的話,成本太高,根本負擔不起...

於是,就趁著星期天放空的日子,到圖書館看看書,找找新靈感...


借了數本訪問對談錄,得著很多,更豐富了「人物.生活」專訪的想像;借了一本旅遊界前輩的小品,激發起我訪問業界前輩的興趣;借了三本網站管理的工具書,使我明白了一些重要的技巧...

不得不提的,是我已經想好了一個「革命性」的項目,題為「末日前的告白 - ________」,後面的題目暫時保密。成功的話,屆時TravelQnA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我相信,我希望!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碰見「小明」重遇舊上司

話說今天出席一個法國酒的發佈會...



本來出席活動只是想跟法國旅遊局的代表打個交道
但是旅遊局的人沒有碰到,就反而碰到「小明」李家仁醫生


說到「小明」,就要說說去年在挪亞方舟實習的日子...
話說當時方舟聘用了一家公關公司,而那公司的老闆跟醫生寫了首「小明上方舟」


當時「小明上方舟」一出,網上劣評不斷...
如果方舟想學習某某壽司店的「打大佬」宣傳攻略,將缺點包裝成綽頭,那麼我只能說他們做得十分成功...


然而,方舟最後還是易手了,易手之後,我還以為沒機會再看到當時的上司們




想不到會在這裡再見到他們了,還碰到了館長,很久沒見,心裡還是感到高興的。=)


當日活動報導
http://www.travelqna.org/travel/archives/36100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人物專訪:立根原在破岩中 飯店掌舵人不輕鬆

之前出差到澎湖去,做了一篇至今仍然很喜歡的人物專訪,跟大家分享一下:


立根原在破岩中 飯店掌舵人不輕鬆

「很多事情不是本來就會有,沒有事情是應該的。」

澎湖和田飯店的掌舵人雋孜年齡輕輕就當上了飯店的總經理,已經11年的時間了…

11年前,雋孜的雙親離去,當時只有22歲的他,背著公司各種各樣的問題上路去。接手之後,雋孜致力推廣「和田」這個品牌,希望可以把這個名字推廣開去。

和田講求「慢遊.慢賞.慢享」,希望來的客人都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這裡有澎湖首家的酒店SPA服務。有別於區內的小店,這裡提供的是一套五覺的體驗,從輕音樂、香薰油選材,到親切友善的態度,他們都做得一絲不苟。「我們要的不止是知名度,還要指名度,客人一想到SPA就想起我們的那種,然後再對外擴點。」



除了SPA這個附屬品牌之外,和田亦積極推動品牌管理。而今年他們則開動了「和田365」的計劃,除了是說明服務是1年365天之外,就是要強調360度的全方位服務,由機場接送、代客租車、行程安排等等,和田在澎湖縣內的確是薄有名氣的。而計劃的內容之一,就是每天在社交網站上載公司的最新消息,分享澎湖生活的點滴。

房間設計簡約舒適 沒有花巧的裝潢



餐廳環境寬敞 用心製作每份食物






飯店的行程安排也很到家,櫃檯有不同的計劃供客人選擇。有其他需要的,例如自駕遊租車,櫃檯也可以代為安排。說到澎湖觀光,土生土長雋孜分享到澎湖有4個特色,包括閩南文化、地理地形、海洋沙灘和海鮮美食。喜歡悠閒的,可以到東海釣魚觀石;南海奇特地形景觀。其中位於七美嶼的雙心石滬北海更是聞名於世;北海的貝殼沙灘、藍天碧海也是浮潛的好去處。加上這裡的人不加修飾的待人態度,讓人感覺自然而美好。

「我沒想過自己的夢想,作為家中的長子,我很小就知道要回來,只是回來得比較快,快得沒時間想太多。」

在別人眼中,雋孜可能是一個少東,一個富二代,但是箇中的辛酸卻不是人人明白的。「人家看你喝酒、坐飛機到處去以為你很快樂,其實當中的苦自己才知道耶!」雖然接手已經11個年頭,在區內算是首屈一指的飯店,但是雋孜並沒有放鬆,更在等機會把和田發展開去,使飯店不再停留於飯店,使和田不止只紮根在澎湖。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創業難,守業更難,一直堅持下去的確不易,和田有今日的成績,也是千磨萬擊而來的。

文:  Daneil @ TravelQnA

原文:http://www.travelqna.org/travel/archives/35052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美酒佳餚巡禮 2012

如果有人問我,當半個旅遊記者,最開心的是甚麼?

當然是有機會見見世界,出席各個大大小小的場合啦~

比方說,今次公司就獲邀出席「美酒佳餚巡禮 2012」
穿梭在300檔的美酒美食,品嚐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
在西九的海邊吹吹風,喝喝酒
還碰上朋友,的確是一件美事



於TravelQnA的報導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順利過關

「美食地圖.美酒佳話」

美酒佳餚往往能夠勾起對一個地方的回憶和興趣,所以訂這個活動題目的時候,我就叫它作次「美食地圖.美酒佳話」德國廚藝比賽與旅遊名家分享會

回想起來,辦這個活動的壓力真大,一方面事前自己對於廚藝比賽完全沒有接觸。看到旅遊服務業培訓發展中心絡給我的建議餐單我嚇了一嚇,例如甚麼是"Red Current Jus, Chanterelle Mushrooms, Brussels Sprouts, Buttered Noodles"我真的完全不清楚,只好叫他們再幫我翻譯一下吧。而負責活動的大廚先生中途又要離港工作,一直找不到對頭人溝通,有時就長途電話給他問過明白。

看見一班學廚親手烹調指定的德國菜式,並有The Ritz-Carlton Hotel 行政總廚、資深食評人陳俊偉先生、「孖人廚房」的Caleb和港姐靚女廚師Hilda壓場,心裡也覺得有點欣慰。一方面這對於學生應該是一個好的挑戰,難得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活動也順順利利的完成啊。




當然,一場好的活動,免不了好的幫手,也謝謝大家的努力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