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老北京小吃


來到北京,又怎能不嘗嘗當地的小吃呢!北京的朋友帶來去了護國寺那邊品嘗當地的小吃,護國寺位於西城區,遊客可以在逛過王府井後到北京的購物區西單逛逛,再於那邊轉乘公車(巴士)或打的士到達。

1. 豆汁 北京本地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在清朝與民國年間極流行,被許為天下第一美味。但是跟很多外省一樣,我就對於這稱號不太理解。據說豆汁是用發酵的緣豆湯餚煮而成,口感稠黏,味道既酸又帶霉味。


2. 爆肚 說到爆肚,老北京有名的小吃,是條狀的羊肚絲,口感很嫩,而且不油不腻,配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配料吃,倍感鮮香。


3. 艾窩窩 北京回民的風味小吃,相傳是清代乾隆皇帝為取悅愛妃而四出尋找的民間小吃。它以炒熟的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為內餡,再用蒸熟的糯米為外皮,將內餡包進外皮裏,搓成小球狀,外皮配以白糖桂花,口感清新,入口即化。

其他的老北京小吃,北京的朋友說大多都放了在這個盒子裡,主要都是一些糕點,大家可以嘗嘗啊。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生日快樂》

「其實世上有很多的事情,以為明天一定可以再繼續做,或以為很多人一定可以再見到面;於是,我們便暫時放下了手,又或是暫時轉過身。而當某一天,時間的軌跡再次重疊,希望在心中重新點燃,也許我們又會認為日子還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昨天,今天,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可是,天意弄人,就可能會有那麼的一次,在放手的一刻,一轉身的剎那,有些事情就完全改變了。」

席慕容這段文字,會勾起大家甚麼的回憶呢?對我來說呢,我總會想起《生日快樂》這套電影,故事的主角小米(劉若英飾)和小南(古天樂飾)在不對的時間相識,注定只能在彼此的生命當中狠狠地擦肩而過,只能把愛的密碼刻在每年彼此的生日裡...

故事的女主角小米是個害羞、沒自信的女孩,而她的「男朋友」小南則是一個英俊、瀟灑的男生,也有點花心;他們因為小南出國留學而分手了,但彼此保持著「比好朋友好的朋友」的關係,互相取暖。有人說,那些年間,無論小南身邊換了多少個女朋友,他的心仍然是屬於小米的。

多少年了,他們仍然沒有放棄,小南一直在改變自己的壞性格;小米在等自己變得更自信,等有一天一切都安好,然後再一起?他們好像越走越近,好像快要重新一起了...

怎料到...有一天,小南告訴小米他要到上海結婚了,小米頓時崩潰,哭不成聲...

那邊廂...原來小南真的長大了,他學懂了愛一個人,不等於要擁有;原來他的婚訊是為了掩蓋他未期癌症的病況...他選擇自己去承受這一切一切,選擇把小米放在自己的心底裡...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但當性格改變了,悲劇的結局仍然沒力扭轉,大家有沒有感受到那種無力嗎?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大話西遊》與《倩女幽魂》- 不想回憶卻未能忘懷的情感

「有時候我們要對自己殘忍一點,不能縱容自己的傷心失望;有時候我們要對自己深愛的人殘忍一點,將對他們的愛的記憶擱置 。」 - 三毛


看過了《大話西遊》、《倩女幽魂 3》之後,對於三毛這句說話,有更深刻的感受。


這兩齣電影都帶著沉重而不絕的宿命感,劇中的角色既要重新確認身份,亦同時背負著時代與身份叛逆的教訓,被逼看破世情,又或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大話西遊》的紫霞與悟空,都妄想能擺脫仙家的身份,紫霞偷偷下凡,希望拉出紫青寶劍的意中人;至尊寶本藉月光寶盒於時空中穿梭,企圖挽留時間改變心上人白晶晶自殺的歷史,卻多番出錯,墜進了五百年前的時空。而到頭來,至尊寶輾轉知道白晶晶並非其最愛,.雖能拔出紫青寶劍,卻無法挽回在他心中淌淚的紫霞一命,只能認命戴上金剛箍,承受宿命帶來的觸痛。


至於《倩女幽魂 3》,電影甫在開場的時候,就道出一句令人深刻而心痛的對白:


「如果一段感情註定要結束,你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忘記,或讓她忘記。」


故事講述獵妖師燕赤霞(古天樂飾)與狐妖聶小倩(劉亦菲飾)年輕時有過一段深厚而真摰的感情。人妖殊途,獵妖師與小妖的相愛註定悲劇收場。這場人妖之戀,進一步推演了《大話西遊》中那種宿命難違的思想,帶來更沉重的戲謔。故事中,燕赤霞本可成為一代最出色的獵妖師,卻為了小倩不惜背叛師門,情願留守黑山,默默地保護她。


更戲謔的是,燕赤霞情願把小倩的記憶封印,讓自己獨個兒承受那份遺憾,卻封印不住兩人相愛的信物 - 糖果。結果,小倩與寧采臣因糖果而結緣,更共墜愛河,燕赤霞一心保護小倩,卻被他倆認定為老妖怪。縱使有緣無份,《大話西遊》的悟空最後尚能代入夕陽武士的身軀釋放隱而未宣的愛情遺憾。燕卻只能看著小倩與寧采臣交好,繼續默默地守護她。到了最後,黑山老妖追殺小倩,燕不惜犧牲自己,與黑山老妖共附一體,拔劍自腹,與黑山老妖同歸於盡。燕以自己的所有來完成對小倩的愛。


這兩齣電影的開始的時候,主角都沒想好,就匆匆地相愛起來。至尊寶到頭來才知道白晶晶並非最愛,當日對紫霞說出「愛你一萬年」的戲言已消失在失落的時空,最後只能在戴上金金剛箍前留下一樣的遺言。


燕赤霞與小倩匆匆地相愛,匆匆地離別,卻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一生的軌跡。愛一個人很難,可是,要忘記一個深愛過的人,卻更難。


有人說,時間可以治癒所有的傷痛。然而,許許多多發生過的事,卻會深刻的畫在心中,成為無可磨滅的痕跡。不想回憶卻未能忘記,這種感覺,教人一臉惘然。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
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可以給我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對這個女孩說我愛她,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少女小漁》- 此處安身是吾鄉?

在紙醉金迷的繁華與熱鬧當中,同時存在的,往往是過於喧囂的孤獨。正如在五光十色的大都市裡,有著各種各樣的人,而《少女小漁》所描繪的,也許跟你我一樣,都只是毫不起眼的平凡人。


故事講述小漁((劉若英飾)伴隨著唸書的男友江偉(庹宗華飾),以非法女工的身份在紐約定居。非法移民和留學生的身份,讓倆口子的生活十分艱難;一方面小漁到工廠當女工,賺取微薄的收入,另一方面,江偉也得到漁市場當苦工,以維持基本的生活。


而為了讓小漁取得綠卡,賺取更多的收入,江偉竟然單方面安排小漁與年逾60、生活頹廢的義大利裔美國「老頭」Mario假結婚,更讓她與Mario同居,以避過移民局的追查。


在這套電影中,小漁象徵著簡樸善良、柔順包容,逆來順受的中國傳統女性特質,也體現了女性為愛情犧牲奉獻的精神;至於江偉除了表達「大男人」大而無道,胸襟狹窄的性格特徵之外,亦顯露了對移民政策、福利制度以至社會階層的批判;Mario在電影中飾演潦倒的左翼作家,亦加深了對於那種對於人性與市場的批判,開拓了觀眾對於人的價值的思考。


其中故事有一幕,描述Mario到當地的福利部門申請救濟金,卻在第一階段已被退回,甚至遭受羞辱,他回應道:「除了這件事之外我沒有別的事情做。」這不但揭示了Mario無所事事的生活,加深他「老頭」的形象,亦同時帶著一種對社會公義、經濟主義的批判。


而除了對於公義與公平的批判之餘,「祖國」到底是何物呢?不管是十多年前,還是現在,華人總喜歡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外國留學,甚或是移居外國;又例如九七主權移交之前,香港爆發「移民潮」,不少人寧當二等公民,也不願留在香港。而《少女小漁》所描繪的,就正正是這些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從小人物的視角看一個大社會的問題,從一套電影小品,亦可以參透出不同的大道理。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滾滾紅塵》- 無力感下的浪漫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向誰去 ?



在戰爭動亂的時代,人們都提心吊膽地活著;國難當頭,有人會選擇奮不顧身的抗戰,亦有人會義無反顧的捍衛自己的愛情。

《滾滾紅塵》譜出的,正正就是一首亂世中的浪漫輓歌。故事講述女主角沈韶華(林青霞)愛上日偽政權的文化官章能才(泰漢),義無反顧的獻上自己的所有。面對著一個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而且三心兩意,沒有目標的男人,雖然她失去了信心,但最後仍然寸步不離,仍然將僅有的那張逃難的船票給了心愛的他,讓他離開中國,讓自己獨自去面對寂寥的漫漫長路。


看似是負心漢的男主角章能才,終生庸庸碌碌,在國難當前的時候當上「漢奸」保命、在逃難的時候連自己所愛的人也守護不來,只能繼續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與韶華天各一方,只能繼續在彼岸苛且偷生地過日子。但到了最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承諾,沒有放下對韶華的思念,在局勢平穩後回去找她,可是她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留下的,也許只有這句傷感的讀白:「她將生命換給我,她最傷心時只有她自己,也許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整個民族陪她一起受難。」



而處身亂世之中,動蕩的局勢令未來變得遙不可及。有人說:「如果只剩下失去可能性的未來的話,那麼現在也會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也有人反問:「現在不正是為了未來而存在的嗎?」


在動亂的時代,人們沒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命運,也不清楚自己的未來。就像《滾滾紅塵》這套電影中,韶華明明知道自己的愛情不會有結果,沒有將來,但她仍執著,且義無反顧的投入。愛一個人很難,要愛那樣子的王八旦更是不容易。也許這樣很傻,但那怕要守護的「現在」沒有未來,那怕只是京華春夢,那怕只是數秒的時刻,能夠活在當下,能夠擁著心愛的人,也許已經是韶華最大的幸福。



現在也好,未來也好,任何事,也許都只是為那個人的好吧。







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少年不經世的我
紅塵中的情緣,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


想是人世間的錯,或前世流傳的因果
終生的所有,也不惜換取剎那陰陽的交流


來易來、去難去,數十載的人世遊
分易分、聚難聚,愛與恨的千古愁
本應屬於你的心,它依然護緊我胸口
為只為那塵世轉變的面孔後的翻雲覆雨手


來易來、去難去,數十載的人世遊
分易分、聚難聚,愛與恨的千古愁
於是不願走的你,要告別已不見的我


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
滾滾紅塵裡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生日快樂」


3…2…1...

倒數的時候,到了最後,人們總是在喊著這個數字…

終於來到生日的日子,電話中,傳來了生日快樂這數個字,嘻嘻...

每當生日快到的時候,我總會開始陷入一種焦慮,那是一種既興奮又注定要受傷害的氣氛嗎?還是一種忐忑的感覺?

想起三年前的這個時候,跟凱琳和Carmen在荃灣看《納尼亞:卡斯柏王子》,還記得那時看完之後,有種莫名的觸動。那種感動,是源於戲裡所表現的一種信念,義無反顧的去相信,奮不顧身的去捍衛。

每個人總有自己相信的東西,相信神?相信自己?相信權力?相信愛情?相信命運?但又有多少人願意義無反顧的去相信,奮不顧身的去捍衛自己相信的呢?

而我呢?大概我連自己相信甚麼都還沒弄得很清楚,更遑論要去做些甚麼來守護自己所相信的人或事或物了;大概每個人,每件事,不同的人都總會有不同的評價,不同的想法,而重要的,是你選擇去相信。


今年的這個這候,在荃灣吃過一頓開心的早餐,又跟凱琳去了荃灣吃晚餐。

想不到回家的時候,竟然會收到一張郵寄的生日卡,那張生日卡,只是簡單的寫上了「生日快樂」這個四個字,還細膩地用了雪條棒砌成的”HAPPY BIRTHDAY”, 配上紫色筆寫上的名字, 那一筆一劃,我都看得明白。

想起《生日快樂》中的小米,又想起張愛玲《半生緣》中曼楨跟世鈞說:「我們都回不去了...」

當事人可能以為自己的故事很壯烈,觀眾看起來不過如此;也許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存在>這個故事。

走過二十歲了,踏進二十一,也意味著正在邁向三十這個年頭...

二十一這個數字,是一個開始的象徵,開始著一個新的階段...

在新階段的伊始 ,我又找到了自己所相信的了嗎?又準備好去奮力去捍衛,去守護我所相信的了嗎?


不做考慮也沒半點猶豫,我相信,這次的決定沒有錯 =)


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體驗生活 x 武漢


三月的季節,正值乍暖還寒之時,春天已靜悄悄地到訪,還跳皮地跟人們鬧著情緒;三月的時間,正值新舊交替之時,我們本已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一點痕跡...

走過繁花似錦的一年,或這落英繽紛的數個月,我/我每天都花了不少時間和花力去處理各種各樣的瑣事。武漢大學學生會的櫻花之約,正好讓我們把之前的煩惱放下,偷偷地溜走,閃到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說著自己不懂的語言,過著一種不同的生活,感覺卻是比真實更真實。

三月的武漢,乃櫻花初開之時,武漢大學的櫻花大道都長滿了櫻花,在這個「櫻花節」的時份更擠滿了遊人。武大的櫻花都是日本的品種,本來是日本侵華時期種植的,以慰藉日軍思鄉的情緒。國立武漢大學,倒轉過來說是「學大漢.武立國」,據說是蔣介石統治時期提的字,那時的武大不單是閱軍的場地,更是抗日戰役的重要場所。在校史研究團的同學介紹後,發現武大的校園的格局之精緻,行政樓對著理學院,行政樓是方,理學院是圓,寓意天圓地方;文學院與法學院恩威並重;操場兩邊選用了不同的大樹,夏天的時候,長滿葉子,可作天然的屏障;整個校園被東湖環抱,背靠路珈山,有山有水。可是,置身在這場喧囂櫻花節的遊人,又知道多少背後的歷史呢?

一所校園的歷史,能夠被一浪接一浪的人海所煙沒;一個城市的歷史,亦同樣能夠被一波接一波的工程所毀滅。武漢是個大工地,到處都在修路建橋,還要興建地下鐵路,導致倒車的情況好不嚴重。那邊的的士司機說,現時武漢有兩條大橋連接各個城區,一條是長江大橋,是五十年代蘇聯時期興建的,至今一直沿用;另一條是長江二橋,是香港新世界集團興建的,每年都在大修小補。

生活在武漢這個「準大城市」裡,有時會讓人感到不知所措,又令人帶點惋惜。三峽大壩的工程,把河流兩岸的生活沖走了;武漢地下鐵路的工程,甚麼城際高速,甚麼生活圈,都把整個城市的生活都帶走了。換來的,是似曾相識的城市景貌,到處皆是。有時候人的命運,就像一枚硬幣一樣,與整個城市的命脈相連。任你怎樣竭力的改變,最終還是沒法逃離另一邊的影響。

人來人往,每個時代都有他們的人物,都隨大江東去;花開花落,這邊櫻花盛開,那邊梅花凋零,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而當花瓣一片一片的被撕碎,愈拉愈遠,愈來愈遠,到了最後,隨風飄散,飄落在那片失落的天空。

也許,當花兒不再哭了,也是我們離開的時候…

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